前几天在沙滩边溜达,突发奇想,把手机探入水中,想拍拍水下的砂石在海浪下的表现,当时只是觉得效果不太好,就没太多尝试。到酒店后给手机充电,提示有水不让充,就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在尝试各种方法都无效,且等了两天后问题依旧,就死心了,在网上约了苹果天才吧。到了第四天,又试了下用 type-c给它充电,结果可以了!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中午不知道去哪了吃,就附近挑了一家重庆小面(之前吃过一次,还不错),有一对带娃来杭州玩的上海小夫妻,被这家面的浇头惊到了,想问能不能快递,还特意跟服务员要了微信,结果是没有。服务员表达了欣慰之情,也表示会跟老板沟通这件事。
While Elon Musk is highly controversial, I blame him for turning Twitter into X, but I also appreciate him for creating Grok.
The desire not to let someone down can be a powerful motivator, driving you to think more actively and behave more rationally. This could be anyone from loved ones and admired figures to a beloved pet or even fictional characters you deeply care about. The crucial element is genuinely and deeply caring about not letting them down.

夏天的黃昏,十六歲的妳對十七歲的我說起那座城的故事,城被高牆團團圍住,牆只有一個門,由一個頑強的守門人守護著。在那裡的妳既不作夢,也不流淚。然而,住在那裡的妳才是真正的妳,此時此地的妳只是像替身那樣的存在。 因為我真的非常想見妳,便決定出發去那裡尋找在圖書館工作的妳。這是個一本書也沒有的圖書館,架子上排列的只
看的是简体版,但实在无法忍受被潦草对待的封面及书名,就换成了繁体版。
看了大概 1/4,决定不看下去了。村上还是那个村上,但我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懵懂少年了。
村上对青春男女的情愫描写依然温柔又细致,不经意间就能拨动那许久未弹的心弦(很难想象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写的)。但整个故事风格还是太村上了:青春男女、互生情愫、爱欲挑动、女生笼罩着一层神秘、有一个架空的设定、结合了一些若有若无的哲学命题、情节推进缓慢而且一半靠设定(尤其是当你不 buy 的时候,就更难抓住你了)。故事的发展可能会越来越精彩,但我还是想把时间留给更值得的作品。但也不遗憾这几个小时,毕竟村上的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
据说萨金特在画「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时,为了确切地还原出黄昏时的光线,会在暮色最完美的两三分钟内作画,画了两年。
路上正好碰到夕阳的余晖,赶紧拿出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有一个骑共享单车的女生还特地把车停在一边,走到隔离带上按下了快门。

昨天看完了第一季,挺不错的。设定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围绕设定设计的剧情,有点西部世界的感觉。如果通过记忆分割技术,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会是怎样的情景?个人的自由意志还存在吗?
PS:Lumon 公司的画面看着非常苹果,简洁优雅。会二刷去品一品细节。
YouTube 是典型的明明什么也没做,但忽然就变得比别的平台「崇高」了一点点的例子:
- 依旧可以匿名访问 Channel / Playlist,也不会展示一个残缺版本。
- 依旧提供 Channel / Playlist 的 RSS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