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ttps://paulgraham.com/hwh.html
摘要
Paul Graham 在 “How To Work Hard” 一文中探讨了真正有价值的“努力工作”与表面上的“工作努力”之间的区别。他认为,真正的努力工作并非仅仅是长时间的投入或表现给他人看,而是源于内在的强大驱动力——好奇心和热情。这种工作状态通常是高度专注、沉浸其中(即进入“心流”),甚至感觉自然而然,而非痛苦的煎熬。它常常是隐形的,涉及大量的思考、探索、实验,而不是机械性的重复。
文章强调选择正确的问题或领域是实现这种深度努力的关键,因为只有对事物充满好奇,才能支撑起持续的高强度投入。真正的努力工作是累积性的,微小的进步日积月累会产生巨大影响。它也常带有社交属性,与同样努力的人一起工作能产生协同效应。Graham 指出,这种努力是一种竞争优势,也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它不是为了符合外部期望,而是为了内在的追求和达成真正的成果。
内容精简
Paul Graham 的文章 “How To Work Hard” 深入剖析了“努力工作”的真正含义,挑战了许多人对其的传统认知。他开篇就指出,人们常说的“工作努力”往往指的是一种表面现象或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比如长时间待在办公室、看起来很忙碌等。然而,真正能带来巨大成就的“努力工作”则完全不同。
真正的努力工作的本质
Graham 认为,真正的努力工作并非源于纪律或苦行僧般的自我强迫,而是源于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好奇心和热情。当你对某个问题或领域充满好奇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去思考。这种投入是自发的、充满乐趣的,即使过程充满挑战,也不会感到痛苦难熬,反而可能是一种享受。
这种状态常常表现为高度的专注和沉浸,即进入“心流”(flow state)。在这种状态下,时间感消失,你完全专注于手头的任务,效率极高。这与那种心不在焉、只是磨时间的“工作努力”形成鲜明对比。
努力工作的形式:常常是隐形的
真正的努力工作并不总是外显的、有形的。它可能表现为长时间的思考、探索、实验、阅读、交流。一个程序员可能在脑海中模拟代码运行,一个科学家可能在思考实验设计,一个艺术家可能在构思新的作品。这些活动在旁人看来可能并不像是在“工作”,但它们是产生突破和创新的关键。
Graham 强调,不要被那些看起来很忙碌但实际产出甚微的人所迷惑。真正的努力是关于强度和效率,而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
选择正确的问题至关重要
文章反复强调,选择一个你真正关心、真正好奇的问题或领域是实现深度努力的基础。如果你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内在兴趣,那么“努力工作”就会变成一种煎熬,难以持久,也难以达到顶级的强度。找到那个能点燃你好奇心的火花,让你愿意投入一切去探索的方向,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努力工作的感觉:并非总是痛苦
与普遍认为“努力工作就是吃苦”的观念不同,Graham 认为,当你做的是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时,努力工作不一定感觉像是在受苦。它可能充满挑战,需要你走出舒适区,但这种挑战是令人兴奋的,是成长的过程。当然,也会有枯燥、困难的时刻,但整体而言,内在的驱动力会让你能够承受并克服这些困难。
累积效应与社交属性
真正的努力工作是累积性的。每天、每周看似微小的进步,在长时间积累后会产生惊人的复利效应。不要低估持续、专注投入的力量。
此外,努力工作也常常具有社交属性。与那些同样充满热情、努力工作的人在一起,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或社区中,努力工作会感觉更自然、更有动力。
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表演
Graham 明确指出,真正的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符合某种外部的“努力”标准。它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是为了解决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那些为了看起来努力而努力的人,往往无法达到真正的深度和强度。
努力工作是一种竞争优势和技能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真正高强度的努力工作是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大多数人只愿意做表面文章或在没有内在驱动力的事情上敷衍了事。愿意并能够深入、专注地投入到重要问题中的人相对稀少。
更重要的是,Graham 认为努力工作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感兴趣的领域、练习专注、保护自己的时间不被干扰,以及与优秀的人为伍,你可以逐渐提升自己努力工作的能力和强度。
总结
总而言之,Paul Graham 的文章重新定义了“努力工作”。它不是关于时长,不是关于痛苦,不是关于表演,而是关于强度、专注、好奇心驱动、选择正确的问题、累积以及与优秀的人同行。理解并实践这种真正的努力工作方式,是通往卓越和成就的关键。
要点
以下是 Paul Graham 文章 “How To Work Hard” 的主要要点,包含层级关系:
-
核心论点:区分“努力工作”与“工作努力”
- “工作努力”(working hard):常指表面现象、长时间投入、符合外部期望、看起来很忙碌,但不一定高效或有深度。
- “努力工作”(hard work):指真正高强度、高效率、有产出的工作,源于内在驱动,常常是隐形的。
-
真正“努力工作”的驱动力
- 好奇心和热情 (Curiosity and Passion): 这是最强大、最可持续的驱动力。
- 内在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 做事是因为自己想做,而不是外部压力或奖励。
- 自然而然 (Feels Natural): 当你对事物充满好奇时,投入大量精力是自然发生的,而非强迫。
-
真正“努力工作”的特点
- 强度和专注 (Intensity and Focus): 并非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单位时间内的投入强度高。
- 沉浸与心流 (Immersion and Flow): 能够完全投入到任务中,达到高效的心流状态。
- 常常是隐形的 (Often Invisible): 涉及大量思考、探索、实验、阅读等,外人可能看不到。
- 累积性 (Cumulative): 微小的、持续的努力会随着时间产生巨大的复利效应。
- 非痛苦 (Not Necessarily Suffering): 虽然有挑战,但内在驱动力使其不总是感觉像受苦,甚至可能令人兴奋。
- 需要走出舒适区 (Requires Pushing Boundaries): 真正的成长和突破需要尝试有难度的事情。
-
如何实现真正的“努力工作”
- 选择正确的问题/领域 (Choose the Right Problem/Field): 做你真正关心、能激发好奇心的事情。这是前提。
- 保护时间和专注力 (Protect Time and Focus): 避免干扰,为深度工作创造条件。
- 与优秀的人同行 (Work with Other Hard Workers): 社交环境很重要,能互相激励和产生协同效应。
- 培养技能 (It’s a Skill): 努力工作的能力是可以学习和提高的。
-
真正“努力工作”不是什么
- 不是仅仅长时间工作 (Not Just Long Hours): 时长不等于强度和效率。
- 不是为了表演或符合外部期望 (Not for Show or External Validation): 焦点在于产出和内在满足,而非让他人觉得你很努力。
- 不是在无聊的任务上磨洋工 (Not Grinding on Boring Tasks): 如果没有内在驱动,难以达到高强度。
- 不是单纯的纪律或意志力 (Not Pure Discipline or Willpower): 虽然需要一定自控,但主要驱动力是好奇心,而非单纯的克制。
-
真正“努力工作”的价值
- 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 在大多数人只愿做表面文章时,深度努力能带来巨大优势。
- 带来真正的成果和突破 (Leads to Real Results and Breakthroughs): 是达成卓越成就的关键。
问答
以下是关于 Paul Graham 文章 “How To Work Hard” 的一些要点问答:
-
问:Paul Graham 如何区分“努力工作”(hard work)和“工作努力”(working hard)? 答:他认为“努力工作”是真正高强度、高效率、有产出的投入,常源于内在驱动;而“工作努力”更多指表面上的长时间投入或看起来很忙碌,不一定带来实际成果。
-
问:根据文章,驱动真正努力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答:核心驱动力是好奇心和热情。
-
问:真正的努力工作感觉像是在受苦吗? 答:不一定。虽然可能充满挑战,但由于是内在驱动,它常常感觉自然、令人兴奋,而非纯粹的痛苦。
-
问:真正的努力工作总是外显的、能被别人看到的吗? 答:不,它常常是隐形的,涉及大量的思考、探索和实验,这些活动外人可能看不到。
-
问:选择做什么重要吗? 答:非常重要。选择一个你真正关心、能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或领域,是实现深度努力的基础。
-
问:努力工作仅仅是关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吗? 答:不是。它更关于投入的强度、专注度和效率,而非简单的时间堆砌。
-
问:努力工作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还是可以培养的? 答:Paul Graham 认为努力工作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
-
问:努力工作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吗? 答:不是。真正的努力工作是为了内在的追求和达成真正的成果,而不是为了符合外部期望或表演给他人看。
译文
2021年6月
努力工作这件事,乍看之下似乎没什么可学的。任何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即使他们选择了不去做。有些12岁的孩子就非常努力。然而,当我问自己现在是否比上学时更懂得如何努力工作时,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我明白的一点是,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非常努力地工作。小时候我不确定这一点。学校的功课难度不一;并非总是需要超级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而一些著名成年人所做的事情,看起来几乎毫不费力。难道,有没有可能通过纯粹的才华来规避努力工作呢?现在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没有。
有些科目看起来容易,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标准不高。而著名成年人看起来毫不费力地做事,是因为多年的练习;他们让事情看起来容易。
当然,那些著名成年人通常也拥有很高的天赋。成就一番伟业有三个要素:天赋、练习和努力。只具备其中两项也能做得相当不错,但要做出最杰出的工作,你需要全部三项:你需要极高的天赋,并且经过大量练习,并且非常努力地尝试。
[1]例如,比尔·盖茨是他那个时代商界最聪明的人之一,但他也是最努力工作的人之一。他说:“我二十多岁时一天假都没休过。一天都没有。”莱昂内尔·梅西也是如此。他拥有极高的天赋,但当他的青年教练谈论他时,他们记住的不是他的天赋,而是他的专注和求胜欲望。如果非要选一位20世纪最杰出的英国作家,我的票可能会投给P. G. 伍德豪斯。当然,没有人能让写作看起来比他更容易。但也没有人比他更努力。74岁时,他写道:
就像我说的,我的每一本新书都让我感觉,这次我在文学花园里摘到了一个“柠檬”(指失败之作)。我想,这其实是件好事。它能让人保持警觉,促使我把每个句子重写十遍。很多时候甚至二十遍。
你可能会觉得这有点极端。然而比尔·盖茨听起来更极端。十年里一天假都没休?这两位拥有几乎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高天赋,但他们也付出了几乎是人类所能付出的最大努力。你需要两者兼备。
这看起来如此显而易见,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它有点难以理解。天赋和努力之间存在一种微弱的“异或”关系。这部分源于流行文化(其中似乎根深蒂固),部分源于那些杰出人物(outliers)如此罕见的事实。如果极高的天赋和极强的动力都很罕见,那么两者兼备的人就罕见得平方了。你遇到的大多数人,如果某一方面很多,另一方面就会少一些。但如果你自己想成为一个杰出人物,就需要两者兼备。既然你无法真正改变自己有多少天赋,那么实际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就一番伟业就归结为非常努力地工作。
如果你有明确的、外部设定的目标,就像在学校里那样,努力工作是直截了当的。这其中有一些技巧:你必须学会不欺骗自己,不拖延(拖延也是一种欺骗自己),不分心,以及在事情不顺利时不放弃。但这种程度的自律,如果孩子们愿意,似乎是相当小的孩子也能做到的。
我从小到大所学到的是,如何朝着那些既不明确界定也非外部设定的目标努力。如果你想成就真正伟大的事情,可能两者都得学会。
其中最基本的层面是,没有人告诉你,你却感到自己应该工作。现在,当我没有努力工作时,警钟就会敲响。努力工作时,我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有所进展,但当我没有努力工作时,我却能确定自己毫无进展,而且感觉糟透了。
[2]我并非在某个特定时刻学会了这一点。像大多数小孩子一样,当我学习或做成新事物时,我享受那种成就感。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感觉演变成一种厌恶感,当我一事无成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我唯一能精确确定日期的里程碑是13岁时停止看电视。
我与几个人聊过,他们都记得大约在这个年纪开始认真对待工作。当我问帕特里克·科里森(Patrick Collison)何时开始觉得闲着令人厌恶时,他说:
我想大约是13或14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坐在客厅里,望着窗外,心想自己为什么在浪费暑假。
也许青春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说得通。
说来也怪,认真对待工作的最大障碍可能就是学校,它让工作(他们称之为工作的东西)看起来枯燥无味、毫无意义。我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工作,才能全心全意地渴望去做。这花了一段时间,因为即使在大学里,很多工作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有整个院系都是毫无意义的。但当我了解了真正工作的形态后,我发现自己做事的渴望恰好契合其中,仿佛两者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我猜想大多数人必须先了解工作是什么,然后才能爱上它。哈代(Hardy)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A Mathematician’s Apology)中对此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我不记得小时候对数学有过任何热情,我对数学家职业的任何概念都远非高尚。我把数学看作是考试和奖学金:我想打败其他男孩,而这似乎是我能做到这一点最决定性的方式。
直到大学读到一半,他读了乔丹(Jordan)的《分析教程》(Cours d’analyse),才了解数学真正的意义。
我永远不会忘记阅读那部杰出著作时的惊讶,它是我们这一代许多数学家的最初灵感来源,并在阅读时第一次了解到数学真正的含义。
为了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工作,你需要学会辨别并排除两种不同的虚假性。一种是哈代在学校遇到的那种。科目在改编后教给孩子时会失真——常常失真到与实际从业者所做的工作完全不同。[3]另一种虚假性是某些类型工作固有的。有些类型的工作本质上是虚假的(bogus),或者充其量只是瞎忙(busywork)。
真正的工作有一种坚实感。它并非都是撰写《原理》(Principia),但都感觉是必要的。这是一个模糊的标准,但它是故意模糊的,因为它必须涵盖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
[4]一旦你知道了真正工作的形态,你就必须学会每天花多少小时在上面。你不能简单地通过醒着的每一小时都工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许多类型的工作中,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点,结果的质量就会开始下降。
这个极限因工作类型和个人而异。我做过几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每种的极限都不同。对于较难的写作或编程工作,我的极限大约是每天五小时。而当我运营一家初创公司时,我可以一直工作。至少在我做的三年里是这样;如果我继续更长时间,可能就需要偶尔休假了。
[5]找到极限的唯一方法就是超越它。培养对你正在做的工作质量的敏感性,然后你就会注意到它是否因为你工作过度而下降。诚实在这里至关重要,双向都需要:你必须注意到自己何时在偷懒,也要注意到何时工作过度了。如果你认为工作过度有什么值得钦佩之处,把这个想法从脑子里清除出去。你不仅仅是得到了更差的结果,而且得到它们是因为你在炫耀——即使不是给别人看,也是给自己看。
[6]找到努力工作的极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行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工作的难度和你完成工作的能力都可能每小时都在变化,所以你需要不断地判断自己有多努力以及做得有多好。
然而,努力尝试并不意味着不断地强迫自己工作。也许有些人是这样,但我认为我的经历相当典型,我只需要在开始一个项目或遇到某种阻碍时偶尔推自己一把。那时我就有拖延的危险。但一旦我启动起来,我就倾向于持续下去。
是什么让我持续下去取决于工作的类型。当我做 Viaweb 时,我被对失败的恐惧驱动着。那时我几乎完全不拖延,因为总有事情需要做,如果做了就能拉开我与“追赶的野兽”之间的距离,为什么还要等呢?
[7]而现在驱动我写文章的,是文章中的缺陷。在两篇文章之间,我会烦躁几天,就像一只狗在决定躺在哪里时转圈一样。但一旦我开始写,就不必强迫自己工作,因为总有一些错误或遗漏在推动着我。
我确实会花一些力气去关注重要的话题。许多问题都有一个位于中心的“硬核”,周围环绕着边缘较容易的部分。努力工作意味着尽可能地瞄准中心。有些日子你可能做不到;有些日子你只能做那些较容易的、外围的事情。但你应该始终瞄准尽可能靠近中心的地方,而不至于停滞不前。
关于人生该做什么这个更大的问题,就是这类带有“硬核”的问题之一。中心有重要的问题,它们往往很难;边缘有不那么重要、更容易的问题。所以,除了处理特定问题时涉及的日常小调整,你偶尔还需要做出关于该做什么类型工作的、人生尺度的重大调整。规则是一样的:努力工作意味着瞄准中心——瞄准那些最具雄心的问题。
然而,我所说的中心是指实际的中心,而不仅仅是当前关于中心的共识。关于哪些问题最重要这个共识常常是错误的,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特定领域内。如果你不同意它,而且你是对的,那可能代表着一个做新事物的宝贵机会。
更具雄心类型的工作通常会更难,但尽管你不应该否认这一点,也不应该将难度视为决定做什么的万无一失的指南。如果你发现某种雄心勃勃的工作对你来说比别人更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划算货”(bargain),无论是由于你恰好拥有的能力,还是因为你找到了某种新方法来处理它,或者仅仅是因为你对此更兴奋,那么无论如何都要去做那个。一些最杰出的工作是由那些找到简单方法来做难事的人完成的。
除了了解真正工作的形态,你还需要弄清楚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工作。这不仅仅意味着弄清楚你的天赋最匹配哪种类型;这不意味着如果你身高七英尺,就必须打篮球。你适合做什么不仅取决于你的天赋,也许更取决于你的兴趣。对某个话题的深厚兴趣能让人比任何程度的自律都更努力地工作。
发现自己的兴趣可能比发现天赋更难。天赋的类型比兴趣少,而且天赋在童年早期就开始被评判,而对某个话题的兴趣则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可能要到二十多岁甚至更晚才会成熟。这个话题本身可能更早根本不存在。此外,还有一些强大的错误来源你需要学会排除。你真的对某事感兴趣,还是因为做它能赚很多钱,或者因为别人会因此对你印象深刻,或者因为你父母希望你这样做?
[8]弄清楚该做什么工作的难度因人而异,差异巨大。这是我从小到大关于工作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小时候,你会觉得每个人都有天职(calling),他们要做的只是弄清楚那是什么。电影里是这样演的,给孩子们看的简化版传记里也是这样写的。有时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有些人从小就弄清楚了该做什么,然后就一直做下去,比如莫扎特。但另一些人,比如牛顿,则不安地从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也许事后看来,我们可以将其中一种确定为他们的天职——我们可以希望牛顿在数学和物理上花更多时间,在炼金术和神学上花更少时间——但这是一种由后见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引起的错觉。并没有一个他能听到的声音在召唤他。
所以,虽然有些人的生活很快就收敛(converge),但也会有一些人的生活从未收敛。对于这些人来说,弄清楚该做什么工作与其说是努力工作的序曲,不如说是其持续进行的一部分,就像一组联立方程中的一个。对于这些人来说,我之前描述的过程还有第三个组成部分:除了衡量你有多努力以及做得有多好之外,你还必须思考是否应该继续在这个领域工作,还是转向另一个领域。如果你努力工作但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结果,就应该转换方向。这样说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践中却非常困难。你不能仅仅因为第一天努力工作却没有进展就放弃。你需要给自己时间来启动。但需要多少时间呢?如果原本进展顺利的工作不再顺利了,你该怎么办?那时你又该给自己多少时间呢?
[9]甚至什么才算好结果?这可能真的很难决定。如果你正在探索一个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你甚至可能不知道好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历史上充满了人们误判自己工作重要性的例子。
判断某件事是否值得投入努力的最好标准是,你是否觉得它有趣。这听起来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主观衡量标准,但这可能是你能得到的、最准确的标准了。你才是那个正在做这件事的人。谁比你更有资格判断它是否重要?还有什么比它是否有趣更能预测其重要性呢?
然而,要让这个标准奏效,你必须对自己诚实。事实上,关于努力工作这个问题的最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在每一个环节,它都取决于你是否对自己诚实。
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你可以拧到11的旋钮。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在每一个点上都必须恰到好处地调整。你必须理解真正工作的形态,清楚地看到自己最适合哪种类型,尽可能地瞄准其真正的核心,在每一个时刻准确判断自己能做什么以及做得如何,并且每天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同时不损害结果的质量。这个系统太复杂了,无法欺骗。但如果你始终诚实且目光清晰,它就会自动呈现出最佳形态,你将以一种少有人能做到的方式富有成效。
注释
- [1] 在《公交车票理论》(The Bus Ticket Theory of Genius)中,我说成就一番伟业的三个要素是天赋、决心和兴趣。这是前一阶段的公式;决心和兴趣产生练习和努力。
- [2] 我指的是以天为单位,而不是小时。你常常会在不工作时有所进展,比如洗澡时或甚至睡梦中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但这只是因为你前一天努力工作了。偶尔去度假是好事,但我度假时喜欢学习新东西。我不喜欢只是坐在沙滩上。
- [3] 孩子们在学校里做的事情中最像真实版本的是体育运动。诚然,这是因为许多体育运动起源于学校里的游戏。但至少在这个领域,孩子们做的事情与成年人完全一样。在美国普通高中,你可以选择假装做一些严肃的事情,或者认真地做假装的事情。可以说后者并不更糟。
- [4] 知道你想做什么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做到。大多数人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在早期。但如果你知道你想做什么,至少就知道该朝哪个方向推动你的人生。
- [5] 针对高强度工作的时间限制较低,这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有了孩子后工作时间减少的问题:转向更难的问题。实际上我就是这样做的,尽管不是刻意的。
- [6] 有些文化有表演性努力工作的传统。我不喜欢这个想法,因为它(a)把重要的事情变成了滑稽戏,(b)导致人们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耗尽精力。我不知道足够多来确定它总体是好是坏,但我猜是坏的。
- [7] 人们在初创公司如此努力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初创公司可能会失败,而失败往往是决定性的且引人注目的。
- [8] 为了赚很多钱而工作是可以的。你需要以某种方式解决金钱问题,通过一次性赚很多钱来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错。我想甚至对金钱本身感兴趣也是可以的;只要你喜欢就好。只要你清楚自己的动机。需要避免的是无意识地让对金钱的需求扭曲你对何种工作最感兴趣的想法。
- [9] 许多人在处理单个项目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只是规模较小。但在单个项目中识别并接受死胡同比完全放弃某种类型的工作更容易。你越有决心,就越难放弃。就像西班牙流感患者一样,你在对抗自己的免疫系统:你没有放弃,而是告诉自己,我应该更努力。谁又能说你不对呢?
感谢 Trevor Blackwell, John Carmack, John Collison, Patrick Collison, Robert Morris, Geoff Ralston 和 Harj Taggar 阅读了本文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