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看到了 1/3,先记录一下,等以后有空了再补上。
将查询结果导出到文件
mysql > SQL QUERY INTO OUTFILE '/path/to/sql/file'
将每次操作都导出到文件
mysql > \T /path/to/file
mysql > ... //这些操作,及操作的结果都会输出到对应的文件
mysql > \t
文件内容大概会是这样
(root@localhost) [(none)]> use noah;
Reading table information for completion of table and column names
You can turn off this feature to get a quicker startup with -A
Database changed
(root@localhost) [noah]> show tables;
+----------------+
| Tables_in_noah |
+----------------+
| blog_category |
| blog_comment |
| blog_post |
| blog_res |
| blog_role |
| blog_role_res |
| blog_role_user |
| blog_tag |
| blog_user |
| test |
+----------------+
10 rows in set (0.00 sec)
(root@localhost) [noah]> select * from test;
+----+------+
| id | name |
+----+------+
| 1 | foo |
| 2 | bar |
+----+------+
2 rows in set (0.02 sec)
显示 MySQL 当前状态及其他信息
SHOW STATUS; //显示MySQL当前状态
SHOW VARIABLES; //显示MySQL的变量信息,如version/data_dir等等
SHOW VARIABLES LIKE '%home%'; //获取包含home的变量
SHOW TABLE STATUS\G //显示当前表的状态,注意后面的\G,垂直显示结果
DESCRIBE tbl; //获取表结构
SHOW FULL COLUMNS FROM tbl; //类似上面
显示 MySQL 当前的连接状况
# 使用mysqladmin
mysqladmin processlist
# 或进入到mysql cli后执行
mysql > show processlist;
# 结果大概是这样
+-----+------+-----------+------+---------+------+-------+------------------+
| Id | User | Host | db | Command | Time | State | Info |
+-----+------+-----------+------+---------+------+-------+------------------+
| 409 | root | localhost | noah | Query | 0 | NULL | show processlist |
+-----+------+-----------+------+---------+------+-------+------------------+
关于 TIMESTAMP
- 第一个 TIMESTAMP 字段会随着表其他字段的更新而自动更新,之后的 TIMESTAMP 字段则不会。
- TIMESTAMP 的范围是:1970-2037;而 DATETIME 的范围是:1000-9999
移除重复的行
# 注意这个IGNORE参数,如果没加的话会报错,且执行失败
# 假设要去除a,b项重复的行
ALTER IGNORE TABLE tbl ADD UNIQUE INDEX(a,b);
查看当前在操作的数据库
SELECT DATABASE();
也可以在 mysql 的提示符上动点手脚
# edit /etc/mysql/my.cnf
[mysql]
#no-auto-rehash # faster start of mysql but no tab completition
prompt=(\\u@\\h) [\\d]> \\
复制一个表
CREATE TABLE tbl1 LIKE tbl;
INSERT INTO tbl1 SELECT * FROM tbl;
# 也可以先用mysqladmin导出数据,再导入
定长表与变长表
包含任何 varchar、text 等变长字段的数据表,即为变长表,反之则为定长表。所以 CHAR 和 VARCHAR 不共存
CHAR(30),最多可以容纳 30 个字符,但如果字符数不到 30 个的话,也会占用这些空间,只不过会在后面补上空格,但我们查询时又会发现尾部没有空格,这是因为空格已经被 CHAR 处理掉了。
VARCHAR(30),也是最多可以容纳 30 个字符,但如果不足 30 个的话,有多少字符占多少空间,不会浪费。
变长表的优势在于有效利用空间,但由于记录大小不同,在其上进行许多删除或更新操作会使表中的碎片增多,需要定期 OPTIMIZE TABLE 以保持性能。
定长表的查询,检索和更新速度都比变长表快,但占用的空间也大。
PS:MySQL 5.0.3 之后 VARCHAR 的最大字符数为 65535
转换编码
SET NAMES utf8
# CHARSET utf8
聚合函数
COUNT [GROUP BY]
COUNT + HAVING + GROUP BY (HAVING可以看作后置WHERE语句)
MIN/MAX [GROUP BY]
SUM/AVG [GROUP BY]
DISTINCT [GROUP BY]
所有的这些聚合函数加上GROUP BY之后,都只对GROUP BY部分有效。(不好理解,忽略)
并发控制
读锁(共享锁)/写锁(排他锁)
当某一用户修改一部分数据时,MySQL 会禁止其他用户读取同一数据。大多数时,MySQL 都是以透明的方式实现锁的内部管理
锁粒度
只锁定部分修改的数据,而不是所有的资源,或者只对要修改的数据片精确加锁。任何时间,在给定的资源上,被加锁的数据量越小,就可以允许更多的并发修改,只要相互之间互不冲突即可
这么做的问题是加锁也会消耗系统资源。如获得锁,检查锁是否已解除,以及释放锁等,都会增加系统开销。如果系统花费大量时间来管理锁,而不是读/写数据,那么系统整体性能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所谓的锁策略,就是在锁开销和数据安全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表锁(MyISAM)
开销最小,但不适合频繁写操作
行锁(InnoDb)
可以支持最大的并发处理,但同时也会增加开销(InnoDb),由存储引擎实现,而不是 MySQL 服务器
事务
一组原子性的 SQL 语句。要么全部执行(commit),要么全部不执行(rollback)
正像锁粒度的增加会导致锁开销的增加一样,这种事务处理中的额外安全措施,也会导致数据库服务器要完成更多的额外工作
MySQL 默认操作是 AutoCommit,这意味着除非显示地开始一个事务,否则将把每个 SQL 操作视为一个单独事务自动执行
死锁
两个或多个事务在同一资源上相互占用,并请求加锁时,导致的恶性循环现象
解决办法:死锁检测/死锁超时机制。InnoDb 处理死锁的方法是,回滚拥有最少排他行级锁的事务。
隐式和显式锁定
InnoDb: 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锁,但只有在执行 COMMIT 或 ROLLBACK 语句后,才可以释放这些锁。
InnoDb 也支持显式锁定,如: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SELECT ... FOR UPDATE
多版本并发控制
MySQL 事务性存储引擎,如 InnoDb,不是简单使用行加锁机制,而是 MVCC 和行加锁机制关联使用。
MVCC 不是 MySQL 独有的技术,其他如 Oracle, Postgresql 等都在使用
可以将 MVCC 设想成一种行级加锁的变形,它避免了很多情况下的锁操作,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开销
MVCC 是通过及时保存在某些时刻的数据快照,而得以实现的。
所谓”版本号”,其实是 InnoDb 维护的一个计数器,每启动一个事务,计数器随着递增,并将该号作为事务的版本号
[INSERT] InnoDb 将系统当前的版本号设为新增行的版本号
[DELETE] InnoDb 将系统当前的版本号设为被删除行的删除号,该行并未立即被物理删除
[UPDATE] INSERT+DELETE
[SELECT]
- 行版本号不大于事务版本号。这确保了该行在事务开始时已存在,或者由当前事务创建、更新
- 行删除号不存在,或者删除号大于事务版本号。这确保事务开始前行未被删除
对于被标记为删除的行,InnoDb 有专门的线程负责物理删除,当行满足如下条件时认为可以将其物理删除:当前不存在版本号小于该行删除号的事务,这样可以确保不会有事务再引用到该行
保存这些额外记录的好处,是使大多数读操作都不必申请加锁
关于 MyISAM
- 表加锁。并发低/开销少
- 将每个表存储成两个文件:数据文件(.MYD)和索引文件(.MYI)
- 使用 CHECK TABLE mytable 和 REPAIR TABLE mytable 来修复表,也可以使用 myisamchk 命令
- 索引长度不能超过 1000(注意,如果是 utf8 的话,长度 x3),InnoDb 没有此限制
- 可以延迟索引。使用表创建选项 DELAY_KEY_WRITE 创建的 MyISAM 表,在 SQL 结束之后,不会将索引的改变数据写入磁盘,而是在内存的键缓冲区中缓存索引改变数据,只有在清理缓冲区或关闭表时才将索引块转到磁盘。对于数据经常改变,并且频繁使用的表,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表的处理性能。不过,如果服务器或系统崩溃,索引将肯定损坏,并需要修复
关于 InnoDb
- 行级锁。并发高/开销相对高
- 高性能
- 崩溃后自动恢复
- 主键聚簇索引,辅助索引非聚簇索引(单独索引树),辅助索引也会包含主键列,所以如果主键列较大,则它的辅助索引也会较大
- 任何改变 InnoDb 表结构的操作会导致整个表的重建,包括重建所有索引
- 外键约束
- 自动提交性能差?
- 可以显示锁定
- 不要对 InnoDb 使用不带 WHERE 语句的 count(*),这会导致 InnoDb 执行全表扫描或索引扫描,而 MyISAM 只需要从相关记录中读取该值即可。
性能检测
mysql > SET PROFILING = 1;
mysql > ...
mysql > SHOW PROFILES;
会把执行的语句和执行时间都打印出来,如下
+----------+------------+-----------------------------------+
| Query_ID | Duration | Query |
+----------+------------+-----------------------------------+
| 1 | 0.00011700 | select count(*) from user |
| 2 | 0.00033500 | select count(*) from user_copy |
| 3 | 0.59868300 | select count(created) from user |
| 4 | 0.51746400 | select count(name) from user_copy |
| 5 | 0.00846700 | show table status like 'user' |
+----------+------------+-----------------------------------+
还可以针对某个 query 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也可以使用 FLUSH STATUS + SHOW SESSION STATUS
mysql > SHOW PROFILE FOR QUERY 1;
查询缓存
MySQL 在第二次执行相同的 SQL 查询语句时,默认会使用查询缓存。加上”SQL_NO_CACHE”不使用查询缓存
SELECT SQL_NO_CACHE username, ...
关于 NULL
- 尽量避免 NULL
- MySQL 难以优化引用了可空列的查询,它会使索引,索引统计和值更加复杂
- 即使要在表中存储”没有值”的字段,还是有可能不使用 NULL 的,考虑使用 0 或空字符来代替它。
索引
索引是性能问题的首要原因,先搞定索引,再去搞查询优化
B-Tree 索引
- 根节点保存了指向子节点的指针,存储引擎根据指针寻找数据
- 当一个数据块不能放下所有索引字段数据时,就会形成树形的根节点或分支节点,所以树的深度和广度是由数据量决定的
- 每个节点包含了下层节点的链接,(没有相邻节点链接,上层链接可有可没有)
假设建立了一个(last_name, first_name, birth)的索引,此索引对于以下类型可用
匹配全名 (例如可以找到一个叫Cuba Allen,并且出生于1960-01-01的人) 匹配最左前缀 (例如可以找到姓为Allen的人,仅适用于索引中的第一列)
由于树的节点是排好序的,它们可以用于查找和 ORDER BY 查询
B-Tree 的局限在于如果查询不是从索引列的最左边开始,就无法使用索引。所以索引列的顺序至关重要。
高性能索引策略
隔离列
如果在查询中没有隔离索引的列,MySQL 通常不会是使用索引。“隔离”列意味着它不是表达式的一部分,也没有位于函数中。
前缀索引
找到合适的前缀长度(计算全列的选择性,并使前缀的选择性接近于它)
SELECT COUNT(DISTINCT city)/COUNT(*) FROM city_demo
SELECT COUNT(DISTINCE LEFT(city, 4))/COUNT(*) FROM city_demo
也要注意如果数据分布非常不均匀,可能就会有问题
前缀索引能很好的减少索引的大小及提高速度,但 MySQL 不能在 ORDER BY 和 GROUP BY 中使用索引
聚集索引 (InnoDb)
当表有聚集索引时,它的数据行实际保存在索引的叶子页(而不是指针),所谓”聚集”就是指实际的数据行和相关的键值都保存在一起,每个表只能由一个聚集索引(主索引),因为不能以此把行保存在两个地方
优点:
- 可以把相关数据保存在一起。如果没有使用聚集,读取每个邮件都会访问磁盘
- 数据访问快。聚集索引把索引和数据都保存到了同一棵 B-Tree 中,因此从聚集索引中取得的数据通常比在非聚集索引进行查找要快
- 聚集索引能最大限度地提升 I/O 密集负载的性能。
缺点:
- 更新索引列代价是庞大的,因为它强制 InnoDb 把每个更新的行移到新位置
- 辅助索引会比较大,因为它们的叶子包含了被引用行的主键列
- 辅助索引访问需要两次索引查找
覆盖索引
所有满足查询需要的数据的索引(只需要读取索引,不需要再读取行数据),比如这条 SQL 语句
SELECT state_id, city, address FROM userinfo WHERE state_id = 5
如果只在 state_id 上建索引,则 city,address 都要从表里读取行数据
如果建立 index (state_id, city, address),既能使用 state_id 索引,同时又可以使用覆盖索引,速度就快多了
多余和重复索引
- MySQL 允许你在统一列上创建多个索引,所以 MySQL 不得不单独维护每一个索引
- 如果列(A,B)上有索引,那么另外一个列(A)上的索引就是多余的(B-Tree)
- 大多数情况下,多余索引都是不好的,为了避免它,应该扩展已有索引,而不是添加新索引
- 索引越多,更新索引的开销越大,尤其是在数据很多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