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象

时常会从各种途径听到对日本的评价,有好的,有坏的。这次趁着十一假期,去大阪转了转,也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注重设计

设计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尤其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到了大阪后,被带到了酒店,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不像酒店的酒店了:没有大堂,没有前台,没有帮你拎行李的小哥,不需要 check in。简单来说,通过合理的设计来避免人力成本。它的设计是这样的:在网上订好日期和房间,到了之后会有一个专门取钥匙的地方,没有锁,直接打开拿到钥匙就可以进房间了,退房的话只需把钥匙放回原处即可。这样的设计,导致除了同行人员,只在「酒店」遇见过一个人。

右侧就是取钥匙的箱子,找到对应的房间号打开,钥匙就在里面。然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这种不加密传输关键信息的方式很容易被其他人破坏,更好的方式至少可以先在网上生成一个密码,然后根据密码来打开箱子。(后来又考证了下,钥匙应该是比预定时间不久放进去的,而且有摄像头,被偷的可能性不高,钥匙归还后箱子会被锁住)

房间的空间比较小,大概也就 20 平米左右,但在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下,竟然也容得下两个人,而且该有的都有,甚至可以做饭和泡澡。

还有一些很贴心的设计,比如:地铁站出来之后会有指南路标,方便那些没有方向感的人;对着路面的空调会把排风扇的方向往下调避免直接吹到人;地铁除了标志出地名,还会标志出序号,如 Y18,Y19,报站名时也会报序号,这样不认识字的只要记住序号就行了。

注重他人的感受

这点从上面的一些设计细节就能感受出来,其他的还有:晚上车会打近光灯,这样看着不那么刺眼;轻易不鸣喇叭,在奈良公园时,有个人在拐弯处没有注意到后面的车,还是按自己的节奏在走,虽然挡到了车,后来同伴发现后,喊了她让一下,车才开了过去;地铁也一样,大家一般都比较安静,不会大声说话,当然也有例外,从环球影城回来的那趟列车大家就畅快地聊开了;「车让人」也比较常见。

对弱势群体也很注重他们的体验,比如:洗脸的出水口处会有盲文;地铁的投币口会有盲文;连啤酒的掀盖处都有盲文;马路的红绿灯变成绿色时,还会有叫声,当时还在琢磨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后来才想到这样可以更方便那些盲人或色盲过马路。

城市干净整洁

不光是在日本,去的其他几个地方如台湾、清迈等也类似。更奇怪的是一路上连垃圾箱都很少。后来送我们去机场的司机有提到,他们自己会携带垃圾回收工具,如塑料袋。所以有时喝完水之后,不知该把空水瓶扔哪,就还是放回包里,回到住处再扔到垃圾箱。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意识地不随地扔垃圾,确实不容易,放在国内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状况。

后来查阅了下资料,发现这是日本为了治理垃圾而想出的一个办法:减少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并且减少垃圾工到居民区收垃圾的次数(然后垃圾就有可能会在家里堆积)。而且他们从小就开始定时扔垃圾、垃圾区分的教育,甚至有日历标明哪天可以扔,哪天不可以,我的天哪···

漫画文化

在去大阪的飞机上时就发现,坐我前排的日本的中年大叔,打开了 iPad 上的读书软件,当时就想日本人果然是爱读书啊,因为我身边的日本大爷就在看实体书。然后点击其中一项后,出来了动漫···

到了大阪之后发现,便利店里也有动漫书在卖,也能见到中学生模样的人在那蹭书看(当然,便利店里还有一些喜闻乐见的杂志);地铁上也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看漫画,包括广告都会有动漫的表现形式。

专业的服务行业

这个从上飞机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由于是日本航空,所以空姐也都是日本的,面对每个乘客时都是微笑服务,然后表示感谢。飞机餐也比国内的好一个 level,用完餐后,还会递上糖果。

下了飞机之后,机场的入境协调人员和办理手续的都很有礼貌,笑脸相迎。然后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个之后在其他场景也有发现,比如餐厅、停车场等),有不少「高龄工作人员」。查阅了一些资料,提到高龄工作人口比例上升是由于青年劳动者减少,加上快速高龄化人口挤压社会福利体系。这么看来日本的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

再回来讲服务行业,第一天「导游」带我们到京都后,找了家餐厅,餐厅的服务员有几位是上了年纪的大妈,上来就表演了空手抓小强的绝技,然后不停地向我们道歉,服务的整个过程也都是很舒服,虽然菜很一般,而且贵!除了餐厅,像便利店这种级别的,店员的服务也丝毫不差。所以即使是当个服务员也不容易呢。

其他

在大阪时,做了一件国内很少做的事: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期间几乎没有拿起手机,一个节目完了就换一个,而且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大概是讲当下热门关键字的,有点娱乐节目+新闻的形式,一看里面有个人很眼熟,细一看原来是北野武。还有一个看了挺长时间的节目是「电视购物」,跟国内「只要 998,快来购买吧」的氛围不同,没有夸张的语调,没有突出价格,在介绍了产品背景和功能后,还会把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还有街头和演播厅的现场演示。看完之后就一个感觉:产品做的真细致,如果我是家庭主妇的话,很可能会买一个/一些。

还有就是乌鸦真的不少。乌鸦在日本的地位还是挺高的,有「立国神兽」之称,走在路上时不时地能见到乌鸦飞过,而且体型是真大,发出的叫声自然也会大一些。不过这些乌鸦还是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些麻烦,因为他们会把垃圾翻得到处都是(这可能也是减少公共垃圾桶的一个考虑点吧),据说比较好的方法是把黑色的垃圾袋换成黄色的(同学的毕业论文···)。

交通状况好,这可能跟城市有关,不过看了下大阪的人口密度:12,096/km²,相比之下,杭州的人口密度为 1,479/km²。在大阪没有遇到过堵车,就正常的红绿灯,而杭州则是另一种场景,再要下点雨就更崩溃了。

空气比国内的好不少,出发那天,杭州雾蒙蒙的,能见度不高,尤其是江上,一片朦胧。到了大阪,虽然也有重工业,但空气却还 OK,至少住的这几天都是如此。

可以看到房屋的间距比较小,应该跟面积小有关,楼层不是很高,我们住 10 楼,视野就很开阔了,可能跟地震频发有点关系。

女生普遍比较会化妆,这个在台湾也有感受到,就是无论浓、淡,都会打扮一番再出门,所以很容易见到美女(当然也跟底子好有关),对于男生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啦。

最后要抱怨的一点是英文普及率偏低,很多人都不太会讲英语,包括一些年轻人,会的话,也往往是那种日式英语(想起了那个 supplies 的笑话)。有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真是会比较累,往往要比划和猜测结合才能大概让对方明白以及明白对方的意思。

小结

总体来说,日本还是挺有自己的一套哲学的,虽然有时会有比较死板的感觉,比如一条比较窄的道,会有红绿灯,日本人往往要等到绿灯时才会过去,即使路面上明明没有车。在「照顾他人感受」这点上做得比较极致,包括日常的一些设计、行为举止等,甚至盖个楼都要用布围起来,避免噪音和灰尘,这也是让我印象颇深的一点。

对这个国家的印象还不错,希望有机会还可以再去体验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