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新版花瓣iPhone客户端

花瓣主客户端已经有些日子没有更新了,这次的新版 iPhone 客户端会带来不少的变动和改进,于是索性重新开个项目,从头开始。虽还没开发完成,但有些东西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下。

如何让多人开发更加高效

如果是一个人开发,那怎么折腾都行。不用考虑冲突、不用考虑代码风格的差异、完全按自己的喜好设置目录结构、甚至在接口的设计上也可以自由一些。但参与的人一多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出现 1+1<2,甚至 1+1<1 的情况。

正好在前些日子看到了这篇「使用 CocoaPods 来进行模块化开发」文章,细细品了几遍,发现通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弥补多人开发带来的一些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把一个大项目按照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子项目,然后在一个主项目里,通过 CocoaPods 把这些子项目串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 Project。

基本架构

其中最底层是其他项目也会引用的基础类库。HBToolkit包含了一些常用、好用的 Categories,如图片缩放、UIView Layout 等等;HBBussiness是跟业务相关的一些类库,如弹出新版本提示、登录等等;HBAPI是花瓣主站点的 API 接口。这些类库都是私有的 pod 源,可以通过pod install安装。

AppCommon是一个 xcode project,包含了该项目会用到的一些公共内容,如颜色值、按钮样式、图片、APIKey 等等,同样,也是私有 pod 源。

再上层就是各个 sub app 了。所谓 sub app,就是功能单一,可独立运行的 app。同样,每个 sub app 会提供相应的 podspec 文件,可以在这个 podspec 里指定最后会用到的 Classes。

进去之后会是这样

对于使用者来说,可以通过查看 demo,很快地了解接口的使用。对测试人员,也可以在 App 还没有开发完成的情况下,对各个子模块进行测试。

各个 sub app 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组装成最终的 App 了,这里用到了一个 URL Route 类:JLRoutes,它的作用是让按钮的点击像网页里的链接一样,只是触发了某个 URL,而没有像 pushViewController 这样的行为。这样如果点击 A 模块的某个按钮,会 push 一个 B 模块的 ViewController,也不需要在 A 模块里 import 模块 B 的 ViewController,而只是[JLRoutes routeURL:parameters]即可,也就实现了解耦。

每个 sub app 需要注册自己感兴趣的 URL,这样当某个 URL 被触发时,就能捕获到并做适当的处理。如果注册的行为统一放到最终的 App 里去做,会不够灵活,且显得杂乱。所以最好是在类加载的过程中就完成注册。 而 Class 正好有一个+ (void)load方法,会在该 Class 被加入到运行时触发,且只触发一次。

Tips

每次新建一个 sub project 还蛮麻烦的,比如要新建 podfile,然后执行pod install(真心慢啊),然后要写XXX.podspec,等等。于是写了一个 template project,并提供了脚本安装,然后每次要新建一个 project 时,只需执行genproj XXX就好了。

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依赖的 pod 有更新(比如 Common 又添加了一些图片素材),然后就得再执行一次pod update,于是所有依赖的 pod 都得 update 一下,这个过程有点慢,目前还没想到太好的办法。

2014/03/25 更新

pod update --verbose 看了下,主要的时间都是花在了获取第三方 pod 的 meta 信息上,所以,使用时加上 --no-repo-update就很快了。

ReactiveCocoa

这次改版的另一个尝试就是使用 RAC 和 MVVM,还是挺有些挑战的。之前的学习更多的是理论,并没有太多实际的使用,所以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何时使用 property,何时使用 signal;多个 Controller 共用一个 VM,但其中一个又有一些独有的 property;潜意识里会使用原有的 cocoa 编程模式;出现问题,调试起来有点麻烦等等。尽管如此,RAC 还是很值得尝试的,就像一匹烈马,很难被驯服,但一旦被驾驭,这种成就感也是无可比拟的。

其他

  • 使用 levelDB 来做持久化,放弃 CoreData。
  • 使用类族(class cluster)来实现结构和功能基本一样,但数据源不同的场景。
  • 无意中发现Facebook也用了类似的架构,不过是通过 workspace 来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