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作他人,把他人当做自己,把课题当作科学研究

老胡分享了我一个芒格书院的链接(可以在公众号搜索「芒格书院」,实在找不到可以在浏览器里打开的 URL),是今年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的一行人与投资大家的线下访谈精华,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笔记中提到了一个公式:

品性(Temperament) = 诚实(0/1) * 专注(0/1) * 慢想(1/N) * 开放(1/N) * 真诚(1/N)

0/1 指的是这个品质如果没有,那么其他一切都是白搭。1/N 表示这个品质可以被放大。我想了下,这个公式或许可以用 3 个 tip 来概括。

把自己当作他人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人会努力让自己感觉良好,这份「努力」包括欺骗和封闭。欺骗是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将似懂非懂的事物幻化为知根知底的知识,将漫不经心的动作捏造成深信不疑的故事。有时光靠欺骗还不够,借助封闭,能让这份良好的感觉持续更久。封闭是拒绝负反馈,阻断新观点,是神经网络不再重塑和调整。

因为人只活在此时此刻,过去的那个人已经不再是自己,过去的行为、观点只与过去的那个自己绑定,不必为了一致性,而被过去的自己所束缚。用诚实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过去的自己,这样或许更能看清自己的能力圈和不足之处。

把他人当做自己

与人交流时,真诚和共情是两个很重要的品质,如果把他人当作自己,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两个品质,毕竟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

真诚是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通过合适的行为和表达将这些信息传递出去。把他人当做自己,就会把自己代入到对方的状态中,去体会、去感受、去共情,从而与对方建立更深层的 connection。

好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他人当作自己有助于构建和巩固友谊,进而提升彼此的生活愉悦感。

把课题当作科学研究

抛开喜好,纯粹把某个课题当作科学研究去对待。

  • 这个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
  • 这个课题的现状是怎样的
  • 这个课题可以用到哪些模型
  • 这个课题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 这个课题应该向谁寻求帮助
  • 这个课题可以被划分为哪些子课题
  • 这个课题对应的计划应该如何落地

比如「美甲店和Midjourney结合的可能性」这个课题,你可能对美甲行业一无所知或不感兴趣,但如果把它当作科学研究,那这些都不重要,某种程度上,它与「产品经理学习 Python 的必要性」这个课题没什么区别。

这也是构建能力圈的重要方式。把课题当作科学研究,迫使你在某段时间内 focus 在一个小领域,并且进行系统化地思考,以使得最终的论文内容翔实,观点无懈可击,同时自己也对该领域有了足够的积累。这个研究过程只能独立进行,照搬已有的研究成果或解决方案并不会加深对该领域的认知,那毕竟是别人的。

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产出一篇论文,有时还需要一系列的实践来支撑。假如一家公司聘请你去研究这么一个课题:找到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找到原因是一部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如何扭转颓势,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方案,根据反馈调整方案,也就是实践部分。

在对某个小领域有足够了解后,接下来就可以找一个跟该领域相关,但又有部分盲点的另一个小领域进行研究,以此来扩大能力圈。能力圈是方法论、领域知识和模型的集合。方法论是一些做事方式,比如通过分治,可以将一个复杂问题划分为子问题后各个击破;先攻克最难的部分,以此来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能的耗时;涉及到跨部门的事情,先说服老板,让老板与相关部门对齐后,再推动起来就会很方便。领域知识顾名思义,就是特定领域的知识,比如美甲行业的美甲材料包含哪些,美甲周期一般多长,对美甲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是怎样的等等。模型是不同领域之间的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 http 协议的模型也可以用到物流行业中,互联网领域常用的灰度、A/B测试等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行业中。


把自己当作他人,把他人当做自己,把课题当作科学研究。如果能做到这三点,或许就会慢慢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