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ttps://paulgraham.com/smart.html
超越聪明
2021年10月
如果你问人们爱因斯坦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多数人会说他非常聪明。即使是那些试图给出听起来更深奥答案的人,可能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一点。直到几年前,我本人也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但那并不是爱因斯坦的特别之处。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拥有重要的、新的想法。非常聪明是产生这些想法的必要前提,但两者并非同一回事。
指出智力及其结果并非同一回事,这可能看起来像是在咬文嚼字,但事实并非如此。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任何在大学和研究实验室待过的人都知道这鸿沟有多大。有很多真正聪明的人,却没能取得多大成就。
我从小就认为,聪明是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许你也是如此。但我敢打赌,这并非你真正想要的。想象一下,你有两个选择:一是极其聪明却一无新发现,二是没那么聪明却能发现许多新想法。你肯定会选择后者。我也会。这个选择让我感到不安,但当你看到这两个选项如此清晰地摆在你面前时,哪个更好是显而易而见的。
这个选择让我不安的原因在于,尽管我在理智上知道聪明并非最重要的,但情感上仍然觉得它很重要。我花了那么多年都这么认为。童年的环境是滋生这种错觉的温床。智力比新想法的价值更容易衡量,而且你不断地因此受到评判。然而,即使是那些最终会发现新事物孩子,通常在童年时期也还没有开始发现。对于有这种倾向的孩子来说,聪明是唯一的竞争场域。
还有更微妙的原因,这些原因会持续到成年很久以后。在交谈中,聪明能让你占上风,从而成为支配地位的基础。[注1]此外,拥有新想法在历史上是如此新的事物,即使现在也只有极少数人在做,以至于社会还没有完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地,而智力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注2]
为什么这么多聪明人没能发现任何新东西?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似乎相当令人沮丧。但还有另一种看待它的方式,不仅更乐观,也更有趣。显然,智力并非产生新想法的唯一要素。其他要素是什么?它们是我们可以培养的东西吗?
因为人们说,智力的麻烦在于它大多是天生的。这方面的证据似乎相当有说服力,特别是考虑到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这是真的,因此这些证据不得不面对强大的阻力。但我在这里不打算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因为我关心的是新想法的其他要素,而且很明显,其中许多是可以培养的。
这意味着真相与我小时候听到的说法令人兴奋地不同。如果智力是重要的,而且大多是天生的,那么自然的结果就是一种《美丽新世界》式的宿命论。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找出你有什么样的“天赋”适合做什么工作,这样你与生俱来的智力至少能得到最好的利用,然后尽你所能地努力工作。然而,如果智力并非最重要的,而只是重要事物中的几个要素之一,并且其中许多要素并非天生的,那么事情就变得更有趣了。你有了更多的掌控权,但如何安排生活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那么,产生新想法的其他要素是什么呢?我甚至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事实,就证明了我之前提出的观点——社会还没有完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重要的不是智力,而是这个(指产生新想法)。否则,我们都会知道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的答案了。[注3]
我在这里不打算提供其他要素的完整清单。这是我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答。但我最近写到过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对某个特定主题的痴迷[兴趣]。而这绝对是可以培养的。
为了发现新想法,你还需要另一种品质:[独立思考]。我不想声称这与智力完全不同——我不太愿意称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为聪明人——但尽管这种品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培养的。
有一些产生新想法的通用技巧——例如,关于如何开展自己的[项目]以及如何克服[早期]工作中遇到的障碍——而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其中一些甚至可以由社会来学习。还有一些专门用于产生特定类型新想法的技巧集合,比如[创业想法]和[文章主题]。
当然,发现新想法还有许多相当平凡的要素,比如[努力工作]、获得充足睡眠、避免某些类型的压力、拥有合适的同事,以及找到方法在不该工作的时候也能做你想做的事。任何阻碍人们做出伟大工作的事物,都有一个反面是帮助他们的。这类要素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无聊。例如,产生新想法通常与青春联系在一起。但也许产生新想法的并非青春本身,而是伴随青春而来的特定事物,比如健康的身体和缺乏责任负担。研究这一点可能会带来帮助任何年龄段的人产生更好想法的策略。
产生新想法最令人惊讶的要素之一是写作能力。有一类新想法最适合通过撰写文章和书籍来发现。这里的“通过”是刻意的:你并非先想出想法,然后再仅仅把它们写下来。有一种思考方式是通过写作进行的,如果你不擅长写作,或者不喜欢写作,那么当你尝试进行这种思考时,这会成为你的阻碍。[注4]
我预测,智力与新想法之间的鸿沟将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如果我们仅仅将这条鸿沟视为衡量未实现潜力的标准,它就变成了一片我们试图匆匆避开的荒地。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开始探究这条鸿沟所暗示的、产生新想法必须存在的其他要素,我们就可以在这条鸿沟中挖掘出关于发现的发现。
注释
[注1] 在交谈中什么能让你占上风,取决于交谈对象。从最底层的纯粹攻击性,到中间的机敏,再到顶层更接近实际智力的东西,尽管可能总是包含一些机敏的成分。
[注2] 正如智力并非产生新想法的唯一要素,产生新想法也并非智力唯一有用的地方。例如,智力在诊断问题和找出解决方法方面也很有用。这两者与产生新想法有所重叠,但它们都有一个不重叠的终点。这些运用智力的方式比产生新想法要普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智力甚至更难与其结果区分开来。
[注3] 有些人会将智力与产生新想法之间的差异归因于“创造力”,但这似乎不是一个很有用的词。它不仅相当模糊,而且与我们关心的事物偏离了半步:它既不能与智力完全分离,也无法解释智力与产生新想法之间的所有差异。
[注4] 有趣的是,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它最初是一篇关于写作能力的文章。但当我写到智力与产生新想法之间的区别时,这一点显得如此重要,以至于我将原来的文章完全颠倒过来,把这一点作为主题,而我最初的主题则成了其中的一个论点。就像在许多其他领域一样,一旦你有了大量练习,这种程度的重写就更容易考虑了。
致谢
感谢 Trevor Blackwell, Patrick Collison, Jessica Livingston, Robert Morris, Michael Nielsen, 和 Lisa Randall 阅读了本文的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