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的第 50 期 Newsletter 里提到了这本书,就看了下,正好借此了解伊朗的生活和宗教文化。这是一本图像小说,确切来说是图像自传,很喜欢作者的画风,简洁又精确。这本书记录了作者10岁到24岁的生活,虽然出生在优渥的家庭,但过于动荡的时局还是给生活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伊朗政权变更、两伊战争。因为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会觉得战争离自己很远,但是当邻居的房子被导弹炸毁,一家人被埋在里面;儿时的玩伴在战争中失去了手和腿,战争的意味就不一样了。当自己的叔叔被执政党迫害,而自己又在狱中见了他最后一面,死亡的意味也不一样了。
虽然时局险恶,但作者的父母(还有外婆)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让玛赞快乐成长,但最后还是被送去奥地利,一方面是躲避国内险恶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去学习语言,接触不同的文化,那年她 14 岁。经过 4 年的求学、「恋爱」和街头流浪,终于还是回到了伊朗,回到了父母身边。此时的伊朗进入了伊斯兰共和国时期,虽然两伊战争基本结束,但政教一体的弊端开始凸显:未婚男女连在车里拉个手都可能被抓去教育,到处都是类似「秘密警察」身份的人,对女性来说,头巾不光要戴,还要戴得标准。玛赞也因为「异乡人」的身份,有苦难诉开始抑郁…
这本书是作者的个人视角,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深度的解读,只是讲了她经历过的那些事。但结合那形象的插画,一下拉近了距离。原来伊朗的女孩子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和平年代真好。
PS: 后来又看了电影版的「我在伊朗长大」,同样的画风,制作也挺精良,但还是觉得不如书好看,可能脑补的画面和声音才是更好的吧。
PPS: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 Educated。